【試讀】烏鴉女孩

 

很灰色的一本小說,重擊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某塊角落,每當社會新聞報導出現虐童、戀童、性侵這類的醜聞時,看著載安全帽出來的嫌犯當下,不自覺地對他產生痛恨情感,為什麼?為什麼要這麼殘忍?一向都不怎麼喜歡這樣的故事,可是在這篇新作,突然想起曾經有過的經驗,切身之痛的過程,看到維多莉亞・包格曼這樣的殺手在剖析自己的過往時,有根弦哐啷一聲響起,她的父親,及以前的工人叔叔就這樣交錯回憶,僅有的回憶就是因為心理諮商時勾起的傷痛,無法對人言說的痛。

 

荷內特與蘇菲雅因為這起不斷發現的幾具男童屍體,不得不把矛頭指向可能是戀童癖罪犯卡爾所為,兩人不得不聯手合作企圖找出真正的兇手,可是越接近核心,越讓人覺得一切都開始失控,而這樣的失控,衍生了更多爆炸性的故事,其實《烏鴉女孩》這本不是很讓人舒服的小說,涉及的議題太多、太雜又太深,深到不禁懷疑起是否也寫了關於自己的故事,因為印象中的小時候確實被大人侵犯過,而那回憶卻是被自己隱藏不去想的事情,有時候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,又怎麼能對抗這大人權威式的環境呢?

 

自從一個女作家之死後,出版了一本書讓人有著感同身受的情感,而《烏鴉女孩》則是徹底讓人面對不堪的情節,有種反胃、害怕、恐慌的情緒,那種會觸動情緒張力的點,就是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面對的點,大人們的一己私慾,接近孩子們不解的眼神裡,就在這書中給了自己非常震撼的衝擊,衝擊著而不知所措的看著這故事,我們應該是無能為力去挽回過往的人,一次次的故事,不停的回憶,反覆著說著,解離型的人總是徘徊在幼年與成年的話語訴說著屬於他們的故事。

 

當然,她們想聯手、想掌握犯罪權力的重心,直接槓上司法卻似乎沒辦法好好地獲得該有的訊息,到底背後隱藏的關鍵是什麼?而蘇菲亞訪談對象裡面為何次次帶給她更深沈的疲倦與衝擊,每個人的話語權裡都讓她回想起不好的過去,而這場回憶將會帶給她怎樣的決定,有時候跟諮商個案談話,即便有著感同身受的背景,卻是很容易被催眠到引發自己有著深度共鳴感,這樣我們也無法判定是否是他的故事還是諮商者的故事接續效應。

 

故事,總是有著不堪回首。

 

 

烏鴉女孩(上下冊)

* 作者: 耶里克.艾克索.頌德

* 原文作者:Erik Axl Sund

* 譯者:謝儀霏

* 出版社:小異出版

* 出版日期:2017/06/27

arrow
arrow

    王筱寧(Sunny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